从2018年脱贫五年以来,下党这个昔日特困乡,从贫穷走向幸福,下党乡是如何华丽转身、振兴乡村、巩固成果的?
下党乡“下乡的味道”特色生态农产品展销
下党乡干部群众发扬“滴水穿石”精神,埋头苦干,久久为功,实现了“天堑变通途、旧貌换新颜”的巨大嬗变。2014年,王光栋听说家乡种茶效益好,就回村种植“金观音”“金牡丹”等优质茶15亩;并与人合作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,吸收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0多户茶农入股,打造“下乡的味道”品牌。才三年,入股的2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,其中26户盖了新房。
2016年,在省委组织部驻村干部指导下,下党村实施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“下乡的味道”项目,王光栋成了“下乡的味道”定制茶园创始人之一。游客增多,王光栋又与人合资创办“下乡的味道”餐馆,带动5位村民就业,一年下来盈利30多万元。王光栋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。
自创新推出可视化“扶贫定制茶园”以来,持续性推广“只卖茶园不卖茶”模式,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协助消费,以每亩茶园年金2万元的价格招募爱心茶园主,连续多年获得定制认购1060多亩,带动茶农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。“定制茶园”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12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。
为了拓宽农产品销量渠道和提高附加值,下党乡创立由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“下乡的味道”公共品牌,通过村党组织引领,构建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共建共享机制,引导农民种、督促农民管、帮助农民卖、促进农民富。五年多来,全乡农民自发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8家,形成了“一村一品,一户一产业”的产业格局,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。截至2016年,全村“下乡的味道”生态农产品累计销售8000多万元,村财增收40多万元,分别入选“2018年网络扶贫优秀案例”“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”。
下党干群以“弱鸟先飞、滴水穿石”的精神,摆脱了长期贫困的桎梏。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,在外打拼的100多名青年人纷纷返乡创业。2020年,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9元,1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。这些转变,皆是下党因茶而兴、因茶致富走上全面小康的历程,是寿宁县践行乡村振兴中“下党实践”的一个真切写照,也是全国夺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一个生动缩影。 (闽东日报 韦希成 文/图)